00到2012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50多万平方英里。一篇刊登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通过分析65万张卫星图像揭示了全球森林损失和恢复的情况——巴西在恢复亚马逊雨林植被方面的成功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拉圭、玻利维亚、赞比亚和安哥拉等国的森林砍伐抵消了。
下面的彩色编码地图上显示了全球十个地区森林的变化:绿色区域是有森林植被覆盖的,红色区域代表森林植被已被砍伐,蓝色代表重新恢复的森林,而粉色则意味着该地区森林的砍伐和恢复同时进行。 2004到2012年间,亚马逊雨林的森林砍伐速度有所减缓,但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间却上升了8%,一定程度上是伐木工人把森林改建为养牛场造成的,不过这样的砍伐速度仍是该国史上第二低。 玻利维亚(地区上西部地区)或许并非一个国际知名的森林砍伐重灾区。但该国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并且这一现象已经受到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引起碳排放项目的关注。2000年到2005年间,玻利维亚的森林砍伐速度增长了4.4%。大豆种植和农场养牛是造成森林砍伐的两大主因。 该国北部地区的森林砍伐有三分之二发生在萨斯喀彻温省(如卫星图像上的红色区域所示)。农业、采矿以及伴随工农业生产而发生的道路施工是森林砍伐的主要成因。 威尔士和苏格兰都在2000年到2012年间经历过森林砍伐——英格兰也不例外,只是不那么明显,因为英格兰的大多数森林几百年前就已经砍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卫星图像上看,连约克郡山谷等国家公园里都出现了森林砍伐现象。 虽然印度尼西亚(图上左下方的岛)2011年推出暂时停止砍伐森林的政策,但该国或许仍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森林砍伐重灾区。油棕榈种植园要负主要责任,而森林砍伐也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印度尼西亚每年损失的森林面积与巴西持平,但其国土面积仅有巴西的四分之一。西澳大利亚的森林砍伐始于19世纪,是大洋洲最先开始森林砍伐的地区之一。由于种植业的发展,森林砍伐在20世纪中期开始加速。直到本世纪,仍有部分地区植被损失严重。国:先减排再说。资金掌握在私营机构手上。
穷国:你们富国政府必须承诺为我们提供资金。我们需要廉价的清洁技术。
富国:那就承诺2020年之后遵守碳排放上限。
穷国:你们现在就得减排。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必须赔偿我们的损失。
富国:根本就不是我们的错。等出事了我们再尽力而为。
穷国:你们从1850年代就开始排放温室气体了。我们得找科学家算一下你们一共排放了多少。
富国:太费时间了。你们现在就正在排放温室气体呢,而且就连你们养的牛、种的水稻都在排放。必须把这些也算上。
穷国:我们才不算这个呢。这是关乎我们养活人口的大事。你们先减排。
富国:除非大家都减排,否则根本没用。
乱七八糟——这正是华沙峰会前三天的真实写照。
更糟糕的是,这场闹剧的剧本都跟上面一模一样。本周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九次缔约国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在此之前,发展中国家就曾表示他们希望此次大会能成为一次“集资大会”,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富裕国家能承诺提供大量资金帮助穷国对抗气候变化。而发达国家想要的却是一场 “执行大会”:他们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承诺在2020年之后执行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气候变化已日益严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上周四表示,“科学研究清楚地表明,严重的气候变化已经在所难免,而这一结果也已经得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研究的确认。台风海燕之前已经发生过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而且今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最贫穷、最易受气候变化侵害的国家都急需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提升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同时,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目前对这些国家的支持还很远不够,我们需要做得更好,”她补充说道。
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上面——发达国家关注的是推动在2015年之前签订一份全球性条约,规定所有国家(无论贫富)都承诺在2020年之后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根据现行《京都议定书》的条款,只有富裕国家才须做出减排承诺。
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和历史责任为由坚决抵制发达国家的要求。他们指出,如今地球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几乎全部来自富裕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排放。他们还指出,一份基于国家当前排放量的协约不能体现出“碳空间”均等的观点。
富裕国家将以上两个主张全部抛到一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反对巴西提出的要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确定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的提案。美国代表称,他的国家不支持这样的提案,因为它要求专门委员会“只关注一个维度。那些熟悉专门委员会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将持续至少两年时间。我们不能浪费两年时间之后再让各国开始为2020年之后的减排承诺做准备……那样的方法只能给某些国家的碌碌无为提供借口,会对我们实现2015年达成新的全球协议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则并不认同。印度代表表示,“巴西的提议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情况。从专门委员会工作量和日程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武断地预先判断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了解各国在历史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极其重要。”这有可能将成为本次峰会在11月22日结束前的另一个争论焦点——如果峰会可以如期闭幕的话。
澳大利亚代表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15年的新协约必须是有意义并且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必须搭建一个统一行动的平台。对于2020年之前的工作,我们需要实用的选择……华沙应该为巴黎(2015年峰会举办地)定下良好的基调,所有缔约方都应该竭尽全力。”他做出上述表态时代表的是“伞形集团”,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富裕国家团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议明年召开特别会议,届时各国必须做出减排承诺。印度已经对上述提议表示了反对。
用斐济代表的话来说,多个发展中国家团体——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小岛屿国家联盟、非洲集团、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的重点仍是“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切实启用”。斐济目前是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合作机制的主席。虽然没有人对此表示任何异议,但各国对基金由谁掌控的问题意见不一。贫困国认为应该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管理,富裕国家则认为应该交给世界银行。但讽刺的是绿色气候基金目前仍然空空如也,并且短期之内恐怕也不会有任何资金注入。
如果这场气候峰会在足球场里召开或许更为合适。一位发达国家代表被人听到在走廊里表示,想让富裕国家做出新的大规模资金承诺根本不可能。这位代表据说还把华沙峰会称作一次“执行大会”,这不由得使发展中国家想要问:绿色气候基金“身无分文”,又有什么好执行的呢?
下面的彩色编码地图上显示了全球十个地区森林的变化:绿色区域是有森林植被覆盖的,红色区域代表森林植被已被砍伐,蓝色代表重新恢复的森林,而粉色则意味着该地区森林的砍伐和恢复同时进行。 2004到2012年间,亚马逊雨林的森林砍伐速度有所减缓,但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间却上升了8%,一定程度上是伐木工人把森林改建为养牛场造成的,不过这样的砍伐速度仍是该国史上第二低。 玻利维亚(地区上西部地区)或许并非一个国际知名的森林砍伐重灾区。但该国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并且这一现象已经受到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引起碳排放项目的关注。2000年到2005年间,玻利维亚的森林砍伐速度增长了4.4%。大豆种植和农场养牛是造成森林砍伐的两大主因。 该国北部地区的森林砍伐有三分之二发生在萨斯喀彻温省(如卫星图像上的红色区域所示)。农业、采矿以及伴随工农业生产而发生的道路施工是森林砍伐的主要成因。 威尔士和苏格兰都在2000年到2012年间经历过森林砍伐——英格兰也不例外,只是不那么明显,因为英格兰的大多数森林几百年前就已经砍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卫星图像上看,连约克郡山谷等国家公园里都出现了森林砍伐现象。 虽然印度尼西亚(图上左下方的岛)2011年推出暂时停止砍伐森林的政策,但该国或许仍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森林砍伐重灾区。油棕榈种植园要负主要责任,而森林砍伐也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印度尼西亚每年损失的森林面积与巴西持平,但其国土面积仅有巴西的四分之一。西澳大利亚的森林砍伐始于19世纪,是大洋洲最先开始森林砍伐的地区之一。由于种植业的发展,森林砍伐在20世纪中期开始加速。直到本世纪,仍有部分地区植被损失严重。国:先减排再说。资金掌握在私营机构手上。
穷国:你们富国政府必须承诺为我们提供资金。我们需要廉价的清洁技术。
富国:那就承诺2020年之后遵守碳排放上限。
穷国:你们现在就得减排。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必须赔偿我们的损失。
富国:根本就不是我们的错。等出事了我们再尽力而为。
穷国:你们从1850年代就开始排放温室气体了。我们得找科学家算一下你们一共排放了多少。
富国:太费时间了。你们现在就正在排放温室气体呢,而且就连你们养的牛、种的水稻都在排放。必须把这些也算上。
穷国:我们才不算这个呢。这是关乎我们养活人口的大事。你们先减排。
富国:除非大家都减排,否则根本没用。
乱七八糟——这正是华沙峰会前三天的真实写照。
更糟糕的是,这场闹剧的剧本都跟上面一模一样。本周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九次缔约国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在此之前,发展中国家就曾表示他们希望此次大会能成为一次“集资大会”,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富裕国家能承诺提供大量资金帮助穷国对抗气候变化。而发达国家想要的却是一场 “执行大会”:他们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承诺在2020年之后执行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气候变化已日益严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上周四表示,“科学研究清楚地表明,严重的气候变化已经在所难免,而这一结果也已经得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研究的确认。台风海燕之前已经发生过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而且今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最贫穷、最易受气候变化侵害的国家都急需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提升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同时,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目前对这些国家的支持还很远不够,我们需要做得更好,”她补充说道。
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上面——发达国家关注的是推动在2015年之前签订一份全球性条约,规定所有国家(无论贫富)都承诺在2020年之后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根据现行《京都议定书》的条款,只有富裕国家才须做出减排承诺。
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和历史责任为由坚决抵制发达国家的要求。他们指出,如今地球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几乎全部来自富裕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排放。他们还指出,一份基于国家当前排放量的协约不能体现出“碳空间”均等的观点。
富裕国家将以上两个主张全部抛到一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反对巴西提出的要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确定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的提案。美国代表称,他的国家不支持这样的提案,因为它要求专门委员会“只关注一个维度。那些熟悉专门委员会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将持续至少两年时间。我们不能浪费两年时间之后再让各国开始为2020年之后的减排承诺做准备……那样的方法只能给某些国家的碌碌无为提供借口,会对我们实现2015年达成新的全球协议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则并不认同。印度代表表示,“巴西的提议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情况。从专门委员会工作量和日程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武断地预先判断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了解各国在历史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极其重要。”这有可能将成为本次峰会在11月22日结束前的另一个争论焦点——如果峰会可以如期闭幕的话。
澳大利亚代表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15年的新协约必须是有意义并且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必须搭建一个统一行动的平台。对于2020年之前的工作,我们需要实用的选择……华沙应该为巴黎(2015年峰会举办地)定下良好的基调,所有缔约方都应该竭尽全力。”他做出上述表态时代表的是“伞形集团”,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富裕国家团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议明年召开特别会议,届时各国必须做出减排承诺。印度已经对上述提议表示了反对。
用斐济代表的话来说,多个发展中国家团体——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小岛屿国家联盟、非洲集团、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的重点仍是“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切实启用”。斐济目前是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合作机制的主席。虽然没有人对此表示任何异议,但各国对基金由谁掌控的问题意见不一。贫困国认为应该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管理,富裕国家则认为应该交给世界银行。但讽刺的是绿色气候基金目前仍然空空如也,并且短期之内恐怕也不会有任何资金注入。
如果这场气候峰会在足球场里召开或许更为合适。一位发达国家代表被人听到在走廊里表示,想让富裕国家做出新的大规模资金承诺根本不可能。这位代表据说还把华沙峰会称作一次“执行大会”,这不由得使发展中国家想要问:绿色气候基金“身无分文”,又有什么好执行的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