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丸子和她的“倒影”樱桃子:难说再见

日本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本月中旬因乳腺癌去世,粉丝纷纷在网上留言,悼念这位笔下创作出极受欢迎动漫系列的作家。
《樱桃小丸子》的动画版本1990年在日本首播后,不久就传到两岸三地,其中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让她传遍整个中国大陆。
樱桃子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港台的网友纷纷在网上悼念。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他们对这部动画最深刻的印象。有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认为,小朋友看《樱桃小丸子》会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故事”,但它同时也是成年人的精神调剂,广受各阶层读者欢迎,而日本动画的多样性,更让它走向世界。
在很多中港台观众的眼中,以“锯齿刘海”为标志的小丸子就像一个邻家小女孩,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生活,不时发泄着和自己一样的小情绪。
网友“沙沙沙der”说她小时候坐在电视前看《小丸子》看她被爷爷宠坏、与姐姐吵架和与妈妈撒娇。另一位网友“眯眯眼的怪物啊啊”也在自己的微博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喜欢一集接着一集地看《小丸子》。“看看小丸子的日常,总感觉心情就会好起来。”
网友“日行二千里”就说,自己小时候很羡慕小丸子,因为她是个“敢于突破规则,说出自己的感受”的小孩。
一些网友更重贴了《小丸子》的日文原版主题曲,说自己幼儿园放学后就看这套动画,“给我带来过很多欢乐,也是我童年的回忆”。樱桃小丸子》中港台地区代理王友良认识樱桃子接近10年,他接受BBC中文采访时形容,樱桃子的为人是小丸子的“倒影”,动作与说话方式都跟小丸子差不多。“我记得有一次我说日文说错了,她笑弯腰的给人的感觉,跟小丸子在动画里的动作差不多。”
王友良认为,小丸子受中港台观众欢迎,是因为这套动画呈现的家庭观念十分重,与中港台的文化十分相近。“你很少能找到一套动画是三代同堂,住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关系又这么密切。当然,一家人即使密切也会有争吵的时候,就像小丸子跟她姐姐也会有争执,令整件事情很生活化、很人性化。”
研究日本文化多年的香港媒体人健吾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樱桃小丸子》在各地的免费电视台播放,让每个有电视的家庭在适当的时候打开电视就能看,让观众有种“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的感觉。
“我们的共同经验,是看卡通片,之后一起笑,这样子过一段日常的生活,也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健吾也举例说,日本动画多啦A梦(在香港又称“叮当”)中出现的“铜锣烧”,初引入香港时称作“叮当包”(中国大陆旧称“甜馅饼”);小丸子动画也有许多一家围着日本传统取暖工具被炉一起喝茶的情节。健吾认为这种生活经验对香港观众来说,是“窥视日本文化的重要窗口”。
王友良认为,日本在亚洲区是生产动画漫画其中一个最多的地方,而且种类繁多,从松本宁士的科幻漫画、到五十岚优美子的少女漫画、到樱桃子的家庭式漫画,这种多样性能迎合不同观众的口味。
他说,日本动画精彩的地方在于没有故意突出日本文化,同时也会包含欧美和东南亚的元素,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和台湾上映的《小甜甜》就完全是一个欧美的故事。“我认为这是日本动漫界成功的地方,也是令它在全球都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教授王云海也认为,日本的动画业意识到它要在世界其他国家放送,所以它并没有“明显宣传日本的价值观,也没有明显强调日本的文化”,这是它能在多国普及的原因。
“你看这个《小丸子》,它实际上是讲一个社会的中下层家庭,怎样在较为贫困的状态之下也能坚强的生活,也在平常的生活中寻找乐趣。这带有一种普遍性,不一定日本的文化是这样,他实际上也在对国家的中下层家庭呼吁:虽然我们贫困,虽然我们生活不是太富裕,但是我们要坚强的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他透露,他任教的学校招外地学生的时候,问学生为甚么要到日本留学,很多学生都会说“因为我看过日本的动画片”。他又说,这些学生许多都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东西亚国家,远至蒙古。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深圳佳士工人维权发酵:左翼青年与政治诉求

深圳佳士工人维权事件自7月起发酵, 二三十岁的左翼 青年成为事件中抢眼的参与者。观察人士也注意到,与以往工人维权不同,此次工人的目的已经从经济诉求转变为政治诉求。 近日此事再起风波,工运人士、现场声援团核心成员沈梦雨自上周六(8月11日)起失联。 抗议发生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佳士科技工厂。工厂工人指公司存在超时加班、严苛罚款、欠缴公积金等违法行为,希望通过组建工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今年5月,数名佳士工人开始筹备组建工会,但随后有积极组建工会的工人代表遭到不明身份人士殴打,也有涉事工人被开除。 7月27日事件进一步发酵,一些佳士工人及其支持者前往工厂要求复工,但遭到警方逮捕。工人们和到现场支援的学生自发组成了现场声援团,呼吁释放被捕工人。现场声援团成员岳昕表示,有29人遭到深圳坪山当地警方逮捕,目前仍有14名工人未被释放。 声援团在深圳坪山燕子岭派出所门前举行集会抗议,还向深圳市坪山区检察院递交公开信。26岁的声援团核心成员、中山大学统计系 硕士毕业生 沈梦雨在街头演讲的视频在推特、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不过,上周六声援团称,沈梦雨遭到自称她叔叔伯伯的人绑架,目前下落不明,另外也有一名叫小胡的声援团成员失联。 对于沈梦雨失联一事,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周一(13日)在微博上回应说,11日晚,沈梦雨在惠州市大亚湾一家餐厅用餐后被父母接上车带离。警方称,已联系沈梦雨父母核实,此事为其家庭内部矛盾纠纷,不存在绑架。 现场声援团成员、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岳昕接受BBC中文采访时否认了警方的说法。“如果真是被父母和平接走,为何去追车的同学会突然被堵住?”她在推特上质疑,“又为何在我们要求调阅监控录像时,主干道上四个摄像头突然 全部坏掉?” 目前,岳昕与其他声援团成员仍在四处奔走抗议,要求警方释放被捕工人和沈梦雨。 现场声援团成员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工人以及来自北大、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生。“现在我们至少有三四十个人,”岳昕说。 这次抗议引来了全国广泛的关注和声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学生发出声援书。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潘毅、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邱林川等百余名全球学者联署,呼吁释放被捕人士,支持工人自 主筹建工会 。 国际特赦组织中国研究员潘嘉伟也表示,中国当局羁押工人及其声援者的做法应当受到谴...

斯科特·普鲁特伊的问题

特朗普政府近来丑闻不断,腐败、 暗通俄罗斯、艳星封口费等一系列争议牢牢占据着美国新 闻的头版头条。 尽管如此,环保局(EPA)局长斯特科· 普鲁伊特仍设法从艳情故事中冲出重围 ,登上了头条新闻。面对12项单独调查, 这位环保局局长离下台或收到特朗普的名言 “你被开除了”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总统特朗普和其他共和党政客并没有放弃已经四面楚歌的普鲁伊特 。所以,他是怎么陷入困境的?这对气候变化和环境而言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又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 普鲁伊特虽然一直致力于减少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 但对自己的支出却毫不吝啬 ,不仅多次公款乘坐头等舱, 上任第一天就扩充了警卫组人数 ,还斥资4.3万美元(人民币27.4万元)建了一座防窃听电话亭, 以免遭到监听 。 记者和环保团体相继提出一系列信息公开的要求后, 普鲁伊特对保密和安全的痴迷就更加变 本加厉了。 普鲁伊特面临的一项更严重的指控是他和化石燃料公司的说客之间存在不当交易 ,包括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租用了一名说客妻子所有的房子。 这名说客的客户包括很多大型的石油天 然气企业。 另一名说客帮普鲁伊特组织了摩洛哥之旅 。旅行期间,普鲁伊特特意花时间推广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而这是一个环保局局长往往会规避的话题。 此次旅行后数月 ,该名说客理查德·斯莫特金就以每月4 万美元的工资成为摩洛哥政府的外国代理 。 这种行为对环保局局长来说很奇怪,但在斯科特· 普鲁伊特身上却不是第一次 。早在担任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时, 他就曾和另一名注册说客共同购买了一套房子 。两人同时又在州议会中 合作推进他们的事业 。 普鲁伊特还秘密会见了澳大利亚著名气候变化怀疑论者 、红衣主教乔治·佩尔,而后者因涉嫌性侵未成年人,正在接受调查。 鉴于普鲁伊特选择的就餐伙伴 ,不难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科学爱好者。普鲁伊特曾试图限制在立法过程中使用科学研究成果, 并任命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 论者代替更有能力的科学顾问担任关键职位 。 最近的丑闻甚至牵扯到了中国。 普鲁伊特不顾环保局员工的指导 ,在有证据显示富士康计划新建生产设施所在地—— 威斯康星州东南部的雾霾水平已经超出联邦标准的情况下 ,允许其 无需遵守联邦空气质量法规 。总统特朗普出席了富士康计划的发表会,普鲁伊特的行为也被视为有利于威斯康星州州长、 共和党人斯科特 ·沃克。沃克目前...

峰会未能阻拦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以下简称“ 峰会”或“峰会”)在意大利西西里小镇陶尔米纳落下帷幕。与往届不同,今年的峰会可谓成果寥寥,与会七 国——德、法、英、意、日、 加、美等国在此次非正式的领导人会议中未能在气候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而两年前在德国埃尔毛举行的G7峰会上,与会国曾承诺推动世界经济无碳化发展。 而今年的陶尔米纳峰会却并不具备达成重要共识的条件,因为对于参会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领导人来说,这都是他们上台后首次以元首身份参加的第一次七国集团峰会。鉴于特朗普在气候问题上的消极 立场 ,人们对此次峰会在气候方面的进展并不抱希望。此前在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曾多次表示质疑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并声称其当选后会使美国退出 巴黎协定 。 大选之后,特朗普迄今未对该问题做任何公开的表态,白宫内部也存在严重分歧。其中,美国环保署署长斯科特·普鲁伊特主张退出《巴黎协定》,但国务卿、埃克森美孚前总裁雷克斯·蒂勒森等则反对退出。 此次陶尔米纳峰会中,其余六国领导人试图劝说特朗普遵守气候变化承诺,却都以失败告终。截至峰会第二天,除美国外,其他与会国均承诺遵守减排承诺。相反,美国在公报中表.“美国正在对国内的气候变化政策和《巴黎协定》进行评估,因此不能在该议题上与其他各方达成共识。” 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部分也被放在公报的末尾,这表明各国未能在该问题上达成一致。德国总理默克尔于周五晚间也曾私下劝过特朗普,敦促其意识到气候问题的紧迫性。默克尔对德媒称:“我们曾多次与美国政府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讨论。” 不过,迄今为止,特朗普尚未决定美国是否退出巴黎协定。欧盟外交家们认为这也是一种进步。美国政府就该议题仍在讨论、磋商和问询。然而,相对于此类国际会议的正式联合声明,特朗普似乎更倾向于用个人渠道发声。特朗普在推特上说,他将于本周决定美国是否退出巴黎协定。 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以下简称“G7峰会”或“峰会”)在意大利西西里小镇陶尔米纳落下帷幕。与往届不同,今年的峰会可谓成果寥寥,与会七国——德、法、英、意、日、加、美等国在此次非正式的领导人会议中未能在气候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而两年前在德国埃尔毛举行的G7峰会上,与会国曾承诺推动世界经济无碳化发展。 而今年的陶尔米纳峰会却并不具备达成重要共识的条件,因为对于参会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领导人来说,这都是他们上台后首次以元首身份参加的第...